司法部法制司:
根据《司法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谁执法谁普法”示范点的通知》(司明电﹝2018﹞21号)要求,经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司法局作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谁执法谁普法”示范点候选单位。
申报理由:“七五”普法实施以来,柳州市司法局根据司法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观念,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将普法教育列入重点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狠抓执法管理服务,在牵头建立市本级“谁执法谁普法”机制同时,认真履行好本单位的“谁执法谁普法”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媒体普法,法治宣传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在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上,
该局积极打造“智慧司法”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平台和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建成10个县级中心,较好满足社区矫正报到、宣告、集中法治教育、声像监控、定位监控、心理矫治、应急处置等业务功能需要,运用信息手段把法治教育融入社区矫正执法全过程,取得了突出成效。
附件:关于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谁执法谁普法”示范点申报材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
2018年2月24日
关于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谁执法谁普法”
示范点申报材料
柳州市司法局机关及二层机构(柳州市公证处、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有在职在编干部职工79人,各类聘用人员47人。作为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的司法行政部门,柳州市司法局担负管理和组织司法行政机关干部,管理及组织全市792名律师、 197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8632名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为全市380万市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的职责,还担负对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及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管理和执法的职责。
近年来,柳州市司法局根据司法部和自治区司法厅的工作部署,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观念,狠抓执法和服务工作,在做好市本级“谁执法谁普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同时,坚决履行好本单位的“谁执法谁普法”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媒体平台建设,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目标,自觉将“谁执法谁普法”贯彻于执法和服务工作中。
一是明确了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将公证法、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作为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年普法计划、培训计划、工作计划,与各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实施;二是明确普法对象。在抓好面向全社会普法的同时,突出抓好司法干警、辅助人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的普法,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及依法办事能力,积极履行社会普法责任;突出抓好在执法、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援助对象、调解当事人等相对人的普法,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三是明确工作责任分工。大型的面向全社会的普法活动由法制宣传科负责统筹安排,结合业务工作进行的普法由各相关科室负责,要求各科室把普法融入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做到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普法宣传阵地
一是成立了新媒体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设备,负责媒体普法的组织与实施,打造新媒体普法发声器。二是完善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打造“智慧司法”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平台和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建成的10个县级中心均能较好满足社区矫正报到、宣告、集中教育、声像监控、定位监控、心理矫治、应急处置等各项业务功能需要,拓展了社区矫正执法普法渠道。三是在部分学校建立人民调解模拟庭、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青少年调解员队伍,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依法化解纠纷、依法维权意识。四是利用单位廊道墙面建立法治文化宣传牌,营造单位法治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医调办、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在各点设立宣传展板,公布办事程序及时限,摆放法律宣传资料,将普法平台不断向基层、向老百姓身边拓展。
三、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积极履行社会普法责任
一是将“谁执法谁普法”纳入机关干部的全员培训。增强干部职工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自觉践行法治理念及践行普法宣传员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各专业队伍的法治培训。每年均组织普法骨干、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工作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等队伍开展培训,增强他们的应用和传播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近年来还组织律师到井岗山、红旗渠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培训,增强律师队伍的社会责任感。三是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集训等方式,增强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及履行普法职责的意识。举办了“谁执法谁普法”理论文化征集活动及系列法律知识竞赛。2017年全市共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警体队列训练、擒敌拳、警棍盾牌操等集训就达到了27场次,集训队员380余人次,开展岗位培训41期,开展社区矫正知识竞赛13场。
四、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壮大法治宣传声势
一是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惠民行活动。结合民族地区民族节庆和民族文化活动丰富的特点,组织各县区司法行政部门,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惠民行活动,将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聘请律师等相关法律法规融入其中,深入群众欢迎。二是组织开展普法大宣讲活动,2014年开始了首次普法大宣讲,从人民调解员、司法工作人员中择优选聘29人组成普法宣讲队,举办了126场大宣传活动;2016年又专门从司法、执法机关中选聘人员,成立了全区首个“谁执法谁普法”法治宣讲队,至今共组织开展了280多场普法宣讲活动,超过30万群众受教益。三是定期举办法治文艺、书法、摄影比赛及法治文化节活动。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融入比赛和文化节活动,通过比赛及展演,对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加强全媒体普法平台建设,增强法治宣传效果
一是打造主流媒体普法平台。2014年起,在柳州电视台开设了“法治柳州”和“法在身边”电视专栏,六县有线电视台均开办了法治电视专栏。2017年,与相关政法部门整合成了新“法治柳州”电视栏目,由之前的每周一期,升级为每周5期,每期15分钟,播出了《法律援助将惠及更多困难群众》等一系列的纪实报道,促进了以案释法工作力度。2012年至今均在《柳州日报》及《柳州晚报》开设了“法治柳州”专版,刊出了大量法律知识和法治资讯,将法律援助条例、社区矫正法等与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职责的法律法规及时向社会宣传。二是打造新媒体平台。抓好龙城普法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微电影及网站建设,创作和推送了大量普法资讯和法律知识,还不定期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活动,至今参与群众近100万人次。“龙城普法”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多次上榜全国司法行政排行榜前十,“龙城普法”头号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司法头条号”。三是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展普法。在全区率先将普法机器人接入“龙城普法”微信公众号,市民通过“龙城普法”微信公众号即可用语音在线向法律机器人咨询法律问题,法律机器人在1称钟内即可给出解答,并给出相应的法律依据,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的精准化、专业化和高效化,降低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成本。目前,我们已经购买了一台实体法律机器人,无需要通过微信就可以进行语音对话,进行咨询,现在也正在评估,待条件成熟后作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项重要内容,推动为社(村)社会基层进行配备,使法律惠民深入化、贴近化。
通过司法行政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行政相关工作得到了广泛宣传。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得到有序平稳推进,继续在市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17年,全市律师担任政府、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1296个,办理诉讼案6398件、非诉案1115件、仲裁案261件。律师业务总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12%。2017年,全市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量12086人次,12348电话咨询4499次,全市受理并组织实施法律援助案件2251件,受援人共2289人。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8367人,累计解除矫正6245人,在册矫正2122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0.18%。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无因脱管、漏管导致的再犯罪案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