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坚,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负责人,从事心理矫治工作14年,2019年被列入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首批教育戒治专家。2017-2019年间,被司法部采用教育矫治案例4篇。
“同学们,今天练习我们的班歌《平凡之路》。”“十步脱瘾法”训练班课堂上,传来陆坚响亮却不失温柔的声音。
2006年至今,女所共开办了14届“十步脱瘾法”训练班,目的是通过一整套系统科学的预防复吸的认知和行为训练方法,帮助戒毒人员从心理上战胜毒魔,在意识上抵御诱惑,在行动上保持清醒。
2018年起,《平凡之路》作为“十步脱瘾法”训练班班歌,已有140多名戒毒人员传唱。“我相信往后听到这首歌,你们会想起在训练班里感触、温暖、悔恨、决心,无论你未来走到哪里,遇到什么样的事件,请记住,无论变成什么模样,经历如何,都要像野草一样倔强地活着!”陆坚说到。
戒毒人员韦某,文化水平不高,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陆坚就建议她用绘画的方式把自己所思所想画出来。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韦某渐渐开朗起来,画画俨然成为了韦某的情绪调节器。
一次,韦某在分享自己的画作时吐露了心声。原来,韦某来自农村,家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她因为身份低微,经常被人看不起。到了县城后,结识了所谓的“社会上”的朋友,却触碰了毒品,从此掉进罪恶的深渊。
“学好技术,出所后可以自食其力,养好儿子!”韦某的儿子刚上小学五年级,现在由一位80多岁的老人抚养,由于没有老人的联系方式,所以入所以来,即便挂念儿子,韦某也没有与儿子通过电话。
了解情况后,陆坚主动报名参加入户回访工作,到韦某的家乡看望孩子。受妈妈吸毒经历的影响,孩子敏感脆弱,不愿和人交流。陆坚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主动找到孩子,耐心地开导、温柔的劝慰。“我以后会和妈妈常联系,”孩子哽咽的说。
如今,解戒回家的韦某在县城找到了工作,边赚钱边抚养孩子,生活平淡却安定。
随着新型毒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吸毒年轻化趋势明显,为此,陆坚特别针对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孩,开办了一个抗复吸训练班。
上课第一天,小姑娘们显得很拘谨,有的是因为刚到戒毒所,不适应,有的则是持观望的态度。“今天上课的氛围是学校老师最喜欢的,安静不吵闹,但我更喜欢你们本来的样子,希望明天能看到你们真实的样子。”陆坚幽默的说,瞬间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
陆坚精心设计了丰富有趣的团辅游戏,让戒毒人员在游戏中释放自己,感受温暖。“花儿班”,是这个班级的名字,暗示着人生路很长,她们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只要积极生长,终会绽放。
江某今年18岁,被一致推举为班长,然而,江某很不自信,“你很优秀,大家看到了你的优点,况且人无完人,通过班长的角色来调整自己,我相信,你可以的!”陆坚的鼓励让江某非常感动,她说,十多年来,自己接收到的多是批评和否定的声音,第一次有人这样认可自己。随着课程深入,江某表现越来越好,后来也因为表现优异,提前结束了强制隔离戒毒。
现在,回归社会的江某开了一家花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实现了儿时梦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