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矫治结业典礼上,13岁的少年莫某紧握泛黄的信纸,声音哽咽:“曾经,我是一棵长歪的树苗,是老师们用剪刀修去我旁逸斜出的枝桠,用营养液浇灌我干涸的根系。你们举起的火把,让我在迷雾里看见回家的路。”眼前的少年乖巧、诚恳,让人难以将他与初入所时的模样联系起来——那个在网吧吞云吐雾的“小烟枪”,那个满口脏话的叛逆者,那个让父母深夜遍寻街头的迷途少年……
初入矫治:叛逆表象下的柔软
今年5月,因长期吸烟、逃学、打架且屡教不改,甚至沉迷于“上头”电子烟,莫某被监护人送入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入所首周,他便上演了“叛逆三部曲”:队列训练时装病逃避、理论课上撕碎作业本、夜间影响他人休息。
然而,在相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敏锐捕捉到,这个看似桀骜不驯的少年,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地方:在一次团体辅导课上,当听到他人讲述带病探望爷爷的经历时,莫某偷偷用衣袖抹了三次眼泪……
迷途知返:点滴唤醒责任与上进
针对莫某的情况,康复所严格遵循“一人一档一方案”策略,为其量身定制矫治方案。
严格的队列训练磨砺了他的意志;清晨沾露的农耕体验让他体会“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检测鲈鱼养殖池的PH值,让他初次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尤为关键的是,同伴一句“他干活真利索”的简单肯定,竟让他开心得彻夜难眠,次日便主动拿起扫把打扫宿舍……
参观禁毒教育馆时,他亲眼目睹了吸毒者手臂溃烂的照片,再低头看看自己未消的烟疤,深受触动。回到宿舍,他毅然划掉笔记本里的“古惑仔帮规”,转而抄写《少年中国说》。他还给妈妈转发了红包,在备注栏里小心地写下:妈妈您辛苦了……
“以前他的照片不是在网吧就是在街头,现在每张照片都透着这个年纪孩子应有的灵性与活力。”莫某的母亲含泪向警察展示照片,最新的一张,是莫某在认真整理内务。
破茧成蝶:行动见证蜕变成长
经过系统教育矫治,莫某最终以队列会操优秀的成绩顺利结业。相册簿里,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他的蜕变:初入所时七扭八歪的床铺和如今棱角分明的“豆腐块”被褥……
“以前觉得抽烟、打架特威风,现在才知道那是在糟蹋人生。”课堂上,莫某郑重写下自己的矫治感悟,细心记录在康复所的点滴:有父母探望时的惊喜,有任课警察讲述缉毒英雄牺牲故事的震撼……他的字迹,也从最初的潦草混乱变得工整有力。
课堂下,他更主动走上法律讲堂,以亲身经历为引,分享戒治故事,阐述违法带来的严重后果。他还自愿加入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上门帮教”志愿小组,协助做好吸食非列管成瘾性物质和滥用药物未成年人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到所戒治康复,为更多迷途的少年点亮希望之光。
莫某的成功蜕变,是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教育矫治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所始终秉持“教育为主、矫治为辅”的工作理念,持续深化“生理脱瘾—心理干预—行为矫正—社会支持”的矫治模式,创新开设“过来人课堂”,以专业矫治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方式,助力迷途少年从“歪树苗”矫正为自立自强的可造之材。
下一步,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将进一步深化和相关单位、院校的合作,做好吸食非列管成瘾性物质和滥用药物未成年人收治、教育工作,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司法行政戒毒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