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戒毒管理 > 戒毒管理

警心护航青春路——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精准戒治助力未成年人重塑新生

2025-04-29 17:25     来源:广西戒毒     作者:李冠锋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5年4月的一个上午,未成年人小林(化名)的母亲将一面绣着“康复所里春风暖迷茫少年归正途”的锦旗送到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表达感激之情。

  三个月前,小林还是一名因长期吸食非列管成瘾性物质,误入歧途的“问题少年”,在康复所警察的耐心教育与温情守护下,如今,他已从生理上彻底摆脱了物质依赖,重返校园……

初遇困境:少年沉沦背后的成长之痛

  2025年1月,刚满14岁的小林因各种叛逆行为,加上曾滥用某类非列管成瘾性物质,被学校和家长联合送至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初入所的小林眼神黯淡、抵触情绪强烈,拒绝和人交流,动辄摔打物品,甚至用自残的方式威胁工作人员。

  经走访调查,原来,小林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的情感缺失。他的父母常年忙于生计,很少陪伴他,青春期的叛逆与孤独让他在不良社会青年的诱导下接触了非列管成瘾性物质,试图通过“刺激”填补内心空虚。

  “非列管成瘾性物质虽未被纳入法定管制,但滥用会严重损害青少年神经系统,导致情绪失控、认知障碍,甚至诱发违法犯罪。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生理脱瘾,更是一个孩子价值观的重塑。”负责小林戒治工作的警察说道,由于物质成瘾与行为偏差相互交织,戒治难度远超普通案例。

精准施策:定制个性化戒治方案叩开紧闭心门

  针对小林的特殊情况,康复所迅速成立专班,制定“生理脱瘾—心理干预—行为矫正—社会支持”戒治方案。生理层面,联合医疗团队进行营养干预与睡眠调节,缓解戒断反应;心理层面,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一对一”疏导。

  “第一次谈话,小林整整沉默了一个小时,我递上一杯温水,就静静地陪他坐着。”康复所警察表示,为了打破沟通壁垒,他们安排戒治成功的同龄人开展“同伴教育”,分享成功经验,邀请小林参加篮球、台球、书法、手工等文体活动,帮助小林打开心扉。此外,主动联系小林的父母,每周组织一次“亲情会见”,指导亲子沟通技巧……

  随着教育戒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小林和家人的关系得到改善。在一次会见中,小林的母亲对他说:“妈妈错了,以后每天接你上下学。”小林瞬间红了眼眶,并懂事的表示,会积极配合戒治,争取早日回归校园。

  小林自己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不服从管理到主动整理内务,从抵触学习到每天认真完成课程任务。周记本里,他开始写下“想回到教室”“想学习”……

  3月,康复所开展植树节活动,小林亲手种下一株树苗,埋下的是希望的种子,开启的是成长的新篇……

破茧重生:“问题少年”的蜕变

  3月底,康复所和学校协商,让小林正式复学。

  为巩固戒治成果,康复所和家长、学校构建联动机制,康复所警察持续回访、跟踪小林在学校的表现;小林母亲调整工作时间,争取每日陪伴孩子上下学;学校制定了个性化辅导方案,帮助小林查缺补漏,赶上学习进度。

  如今的小林,不仅按时到校,成绩稳步提升,还主动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团队,“他说想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迷路’的同学。”班主任老师感慨道。

锦旗之外:戒治工作的“育人”使命

  小林的事例,是康复所未成年人戒治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成瘾性物质的不断出现,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完善家庭监护和社会支持体系至关重要。康复所坚持“教育为主、矫治为辅”理念,将法治教育、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融入教育戒治工作,用耐心、爱心和细心,为迷失的青少年点亮希望之光。

  小林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原来,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怕黑暗,而是有人牵着你的手,陪你走向光明。”当锦旗在春风中舒展,那抹鲜艳的红色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一份无声的承诺,在守护生命成长的路上,广西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的脚步永不停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