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进入崭新篇章。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原则,深耕教育工作主责主业,不断探索教育戒治新方法、新路径,全面提升教育矫正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行政戒毒力量。“矫治微光”将继续刊发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教育矫治实践中的工作动态、特色亮点、经验做法,以期达到学习互鉴、创新理念、开拓思路、促进工作的目的。
潮起“三月三”,共绘戒治梦。在广西三月三到来之际,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组织戒毒人员开展“非遗润心,点亮新生之光”主题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戒毒所,以侗族大歌、三江侗族油茶、武宣竹编等非遗项目为载体,将非遗文化和教育戒治深度融合,引导戒毒人员在一曲一调、一茶一编中感悟生命力量,汲取戒毒动力,重拾生活信心。
侗族大歌唱戒毒,歌声唤醒“新生路”
“作为侗族千年口传文化的瑰宝,侗族大歌以多声部、无指挥的合唱形式闻名……”活动中,柳州市侗学研究会文艺部副部长吴老师为戒毒人员详细讲解了侗族大歌的历史起源与音乐特点,并巧妙地将戒毒“十步脱瘾法”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词,便于戒毒人员理解和记忆,帮助戒毒人员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积淀涵养、重塑品格。“没想到还能用唱歌的方式来学习。”“唱着唱着,那些戒治要点就自然而然记住了。”戒毒人员纷纷表示。
“第一步嘞,认识毒瘾,毒害识别法呀识别法……”在悠扬的侗族大歌声中,非遗文化和戒毒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教育戒治增添艺术感染力。
竹编技艺树信心,指尖编织“康复梦”
“竹编要经过破篾、编织、收边三道工序,每一步都要心静手稳。”在来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制作传统技艺传承人张老师的解说下,戒毒人员认真欣赏由篾片编织的“簸箕”“背篓”等作品,沉淀思想,培养专注力。
“编竹编时,必须全神贯注,稍一分心就会断篾。这让我明白,戒毒也要一心一意。”戒毒人员张某捧着眼前的竹篮,眼中泛起泪光,仿佛在经纬交织处看见了康复新生的希望……
侗族油茶送温情,民俗浸润“明礼心”
“一碗茶空,警示人生沾毒万事皆空;二碗茶圆,寓意戒除毒瘾和气团圆;三碗茶方,寓意诚信处事,方正做人;四碗茶甜,寓意生活幸福,甜甜蜜蜜……”在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委吴老师的指导下,戒毒人员认真学习侗族“三茶四礼”民俗,亲手熬制象征“苦尽甘来”的油茶,感悟油茶中蕴含的诚信、责任、感恩等文化。
活动还展示了油茶产业创业案例,激发戒毒人员的生活热情。“学会这门手艺,解戒后我想开个油茶店,踏踏实实过日子。”戒毒人员周某说。
非遗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生命智慧和道德规范,与戒毒人员教育戒治目的高度契合。当侗族大歌的余韵在戒治区回荡,当油茶的香气与竹编的纹理浸润心田,非遗文化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成为了照亮戒毒人员新生之路的温暖灯火。
下一步,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将继续挖掘非遗文化资源,打造“非遗+心理矫治”“非遗+技能培训”“非遗+康复训练”等特色品牌,让传统与科学交融,文化与戒治共生,引领戒毒人员走向新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