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进入崭新篇章。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原则,深耕教育工作主责主业,不断探索教育戒治新方法、新路径,全面提升教育矫正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行政戒毒力量。“矫治微光”将继续刊发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教育矫治实践中的工作动态、特色亮点、经验做法,以期达到学习互鉴、创新理念、开拓思路、促进工作的目的。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戒毒管理局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近日,广西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联合桂林市七星区禁毒委、桂林市阳光学校举办禁毒主题绘画评比活动,以“禁毒+民族”“预防+帮扶”“小手拉大手”的创新形式,在学生和戒毒人员中搭建双向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增强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激发戒毒人员的戒治动力。
齐心协力,共绘禁毒“同心圆”
活动启动以来,同学们踊跃参与,围绕“民族大团结,共绘无毒梦”主题,创作出300多幅充满童真与力量的画作。五所警察、禁毒委专家、学校美术老师组成联合评审组,从主题表达、创意构思、艺术表现、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最终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8名、优秀奖24名,此外,还评选了“民族团结禁毒奖”和“禁毒小先锋”称号,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禁毒宣传中来,为共建无毒校园贡献力量。
一等奖作品《无毒山河行》(上中)表现了在绚烂山河间,警察牵起孩子们的手,共同守护无毒家园;一等奖作品《向光而生》(下右),寓意罂粟花如邪恶爪牙肆意蔓延,毒品的阴影试图将人吞噬,但总有一束光,化作有力的援手,穿透阴霾,那是希望的牵引,助力挣脱毒魔掌控,奔向新生。
“民族团结禁毒奖”获奖作品《绣球拒毒》,以绣球化作“禁毒盾牌”,将五彩丝线编织成“防毒网”,寓意同心守护绿色家园。
双向触动,书信架起“重生之桥”
以画为媒,以信传情。在广西三月三到来之际,五所以绘画评比活动为契机,组织戒毒人员参观绘画作品,传递社会正能量,鼓励他们写下心得体会,做到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17岁本是青春飞扬、追逐梦想的年纪,我却因毒品深陷泥沼。”“这些画笔触稚嫩,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羞愧和悔恨。”“我从画中看到了希望,只要戒断毒瘾,人生还能重获色彩。”不少戒毒人员深受触动……
阳光学校的同学们在阅读戒毒人员的书信后,以班级为单位撰写回信:“叔叔,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愿意做你们的‘小太阳’,陪你们走出黑暗!”这场跨越年龄与身份的“对话”,不仅让同学们根植“远离毒品”的意识,也让戒毒人员倍受鼓舞,重燃新生的希望。
此次活动不仅是艺术与教育的融合,更是一次社会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当禁毒信念在童心扎根,当悔悟泪水与鼓励书信交织,这场有“画”说的春天,正为构建无毒社会播撒希望之种。
2025年以来,五所积极履行职能,紧扣“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条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在社会综合治理中的优势作用,凝聚社会合力,扎实开展禁毒戒毒法治宣传活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禁毒宣传网络,为青少年撑起“无毒晴空”。截至目前,五所开展禁毒戒毒法治宣传活动12场,受众2万余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