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戒毒管理 > 戒毒管理

2022年度精选典型戒毒案例(一) | 运用采铜法则帮助戒毒康复人员侯某战胜拖延症的案例

2023-01-31 10:18     来源:广西戒毒     作者:李冠锋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2年,全区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继续落实司法部戒毒管理局“个十百千”工程建设部署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加强案例选编工作,全区戒毒案例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一线教育警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先进矫治技术与方法,科学分析戒毒人员矫治情况,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将教育矫治过程中的实践优势转化为具有指导性、代表性、时代性、规范性、真实性的戒毒案例,积极向社会展现广西戒毒矫治工作的特点和亮点。

  2022年,全系统共有88篇案例被“12348中国法网”案例库戒毒案例采纳,8篇案例入选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精选典型戒毒案例,采纳数和入选数均位于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前列。

  1月19日起,“广西戒毒”微信公众号【智慧戒治】专栏将逐一上线2022年度精选典型戒毒案例。敬请关注!


  运用采铜法则帮助戒毒康复人员侯某战胜拖延症的案例

案例作者

李冠锋,汉族,1984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湖南大学,教育学学士,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矫治康复区副主任。长期在基层从事戒毒康复人员的教育戒治工作,擅于将戒毒康复人员喜闻乐见的舞蹈、音乐、魔术、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新闻趣事等和教育矫治结合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及戒毒康复人员日常管理教育当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场所氛围,帮助戒毒康复人员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戒毒信心,积极戒治。2018年荣获个人三等功、2019年荣获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课堂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撰写的论文《音乐疗法对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效果研究》获2020年度心理矫治调研论文评选优秀奖。


01
入选时间

  2022年12月


02
案例介绍

戒毒康复人员侯某,男,广西桂林人。侯某在戒毒康复初期,早点名、教育课、文体娱乐活动等经常迟到,很多事情行动迟缓,当面对两项以上的选择时,会很纠结,摇摆不定;对许多事物提不起兴趣,只要自己不感兴趣或者难以做出决定的事情,就会逃避,有时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生活中时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现象;侯某曾到多家公司应聘就职,皆因办事拖延而被辞退,为此,侯某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和家人发生激烈争吵。


入所后,专管民警对侯某进行SAS、SDS心理测试,排除了抑郁症、焦虑症的可能性。为了更准确把握问题所在,运用采铜法则对侯某进行评估分析,最终确认了侯某具有拖延症状。运用采铜法则“时间之尺”,提升时间使用深度,同时不断减少减弱短半衰期事件,增加增强长半衰期事件。


到最后阶段,侯某已经能熟练运用采铜法则,极大地提升了时间调配管理能力,在面对难以判断的事件时,懂得如何做出有效抉择,并积极行动,拒绝拖延,形成了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03
工作难点

一、分析与评估。侯某表现出来的症状与抑郁症、焦虑症症状相似,但经测试后又不属于抑郁症、焦虑症范畴,在精准判断上需要不断观测、考量,逐一排除,最终才确认侯某患有拖延症。二、如何针对性设立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三、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准确深挖、把脉问题根源;2.侯某对时间的概念非常模糊,毫无时间紧迫感,缺乏自我调配管理能力;3.因长期拖延习性,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禁锢,导致拖延症愈发严重。不及时解决上述问题,侯某将会犯焦虑症、抑郁症的可能。


04
专家点评

拖延症是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有害的自我调节失败的形式,在戒毒人员及戒毒康复人员中尤其明显。拖延的程度加深,自责、负罪感、自我否定、效能感低等情况相伴而生,非常不利于戒毒人员重塑良好的生活方式。本案例中的侯某,属于拖延症的极端例子,运用采铜法则对他进行矫治,与个体的生活细节相结合,有效改善自控力低、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情况,实践效果良好,值得借鉴、推广。




05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康复人员侯某,男,38岁,初中文化,独子。侯某吸食毒品种类为海洛因、冰毒,曾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于2021年11月从强制隔离戒毒所转到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进行戒毒康复。


侯某在戒毒康复初期,早点名、教育课、文体娱乐活动等经常迟到,很多事情行动迟缓;当面对两项以上的选择时,会很纠结,摇摆不定;对很多事物提不起兴趣,特别面对习艺生产时,不愿学习生产操作技能,认为难学又无聊,有时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生活中时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现象。


  侯某曾到过三家公司工作,皆因老板不满意他的工作表现,不到一个月就将其辞退。侯某在公司任职期间,总是迟迟未能完成老板交办的任务,甚至简单的事情,拖延一段时间再着手去做,有时会放置不管。只要自己不感兴趣或者难以做出决定的事情,就会逃避,同时伴有心烦意乱、紧张等情绪。原本家人就因为侯某吸毒而伤心欲绝,后又见他如此不争气,更是失望透顶,为此,侯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和家人发生激烈争吵。侯某很想摆脱这种困境,但一直克服不了自身毛病,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曾经有产生自己是个废物的极端消极思想。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自身又不懂得问题根源所在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尽管很想去改变,但总是徒劳无功,内心感到非常纠结和痛苦。


  【案例基本情况】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以及拖延症状,但戒毒康复人员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控力、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比较低,如果这类问题发生在他们身上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可能就成为压垮他们的“稻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会使他们寻求毒品的刺激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继而导致复吸。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是戒毒康复人员保持操守的重要环节。


  (一)评估与分析


  根据掌握的基本情况,侯某有可能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拖延症,为了更好地区分侯某症状问题,把准侯某问题症结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因素,为此,对侯某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测试(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采铜法则进行测评。


  1.通过对侯某《抑郁自评量表测试(SDS)》,侯某的总分为42分,明显低于中国常模分界值标准分,因此,侯某并不属于抑郁症。


  2.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焦虑症,对侯某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经统计,侯某的粗分为36分,标准分(36×1.25):45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侯某不属于焦虑症。


  3.为了更准确把脉问题所在,运用采铜法则对侯某进行评估分析:


  表1收益值、半衰期事件情况

对上述情况综合评估分析:1.据侯某日常行为表现,结合测评结果,侯某属于拖延症患者。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侯某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无论高或低收益值事件,侯某一直做的都是短半衰期事件,而长半衰期事件为零。3.可以发现,侯某的时间都用在做短半衰期事件,毫无时间概念,也就是没有把握好“时间之尺”,时间上缺乏应有的自我调配管理,长此以往,思维容易受到禁锢,导致拖延症愈发严重。


  (二)方案制定


  根据评估分析结果,对侯某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案,运用采铜法则,增强侯某的时间管理、自我调节能力,实现教育矫治目标。


  1.具体目标:减少减弱短半衰期事件,增加增强长半衰期事件。


  2.近期目标:形成多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和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的行为养成。


  3.远期目标:熟练运用采铜法则,提升时间调配管理能力、懂得面对难以判断的事件时如何做出有效抉择,积极行动,拒绝拖延,并形成习惯。


  (三)实施情况


  1.把脉根源。


  重点从侯某的当前处境、理想目标、内心状态三个方面构建框架进行剖析:


  表2当前处境、理想目标及内心状态框架


  从表中可以看到,侯某的当前处境与理想目标相差悬殊,并且构成了严重冲突,而当前处境和理想目标的反差和矛盾,导致侯某产生了不良的内心状态。


  2.剔除隐含假设,走出隐含假设的“牢笼”。


  在剖析了侯某当前处境、理想目标、内心状态并得到他本人的确认后,与侯某一起对当前处境、理想目标的冲突状况进行讨论,去探索发现隐含的假设,经过深入探讨,发现隐含假设如下:


  表3隐含假设思维框架


  隐含假设表面上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只要结合侯某当前处境、半衰期事件的现实问题,就会看到隐含假设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隐含假设的威力在于,大多数情况下,你并没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却时时刻刻影响着你的想法,不同程度地禁锢着你的思维,使你在遇到问题时,很难走出困境,为了剔除隐含假设的潜在影响,运用采铜法则拟出解决方案:


  表4剔除隐含假设方案


  3.运用采铜法则“时间之尺”,提升时间使用深度。


  侯某拖延的很大原因在于时间管理失衡,这是需要面对的一个很大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增强侯某的时间调配管理能力。


  第一阶段:要求每天中午12:30-12:40时间段之间向专管民警报到一次(俗称“打卡”),周期为7天,并在这7天内完成背诵民警预先指定的一篇诗文。


  第二阶段:要求每天晚上19:00-19:05时间段之间向专管民警“打卡”一次,周期为5天,并在这5天内学会民警预先选定的一小段舞蹈。


  第三阶段:要求每天中午12:30、晚上19:00准时向专管民警“打卡”一次,周期为3天,并在这3天内懂唱民警预先挑选出的一首歌曲。


  第三阶段结束后,统计出侯某在第1、3、8、10天“打卡”稍有延后,在第11、13天有提前“打卡”情况,其他时间均能按要求完成。民警预设的背诵诗文、懂唱歌曲及学习舞蹈均为长半衰期事件,侯某也基本能达到预设任务的目标要求,虽然在实行过程中,有延后或提前“打卡”、与预设目标略有差距等现象,这基于任务要求的变更以及拖延症状的适应性反应,根据统计结果情况可以看到,经过15天的调整,侯某在时间的自我调配管理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4.牢记“采铜法则”,开启积极人生。


  在民警不断地教育引导下,侯某学会了采铜法则,懂得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清醒认识到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什么,如何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状态,懂得如何作出有效选择,即刻行动,进而战胜拖延症。


  根据侯某的评测基本情况,侯某的日常都是在做短半衰期事件,短半衰期事件充斥着侯某的生活,而长半衰期事件为零。为此,民警与侯某一起根据采铜法则标准,寻找适合侯某自身情况的改正方案:


  表5收益值、半衰期事件改正方案


  以上方案由民警及侯某同住的其他戒毒康复人员共同监督下实行。


  经过两个月的实行,侯某改变明显,一改之前拖拉习惯,行动积极,整个人焕然一新,大家看到了侯某行动上的改变。民警认为,关键的改变是侯某的思想得到了从量到质的提升。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民警与侯某一起运用采铜法则战胜拖延症的过程中,侯某逐步学会了采铜法则并付出行动,思想上得到了质的提升,开启了他积极的人生。


  (四)实施成效


  目前,侯某已认真学习生产操作技能,每天坚持上车间进行习艺劳作,管理分配时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对生活也不再感到了无生趣,从痛苦和纠结情绪中走了出来,内心释然。侯某表示,懂得了如何运用采铜法则后,自己在对时间的分配管理上虽然还不能应用自如,但已经基本能“胜任”调整有效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面对事件的抉择或困惑处境也不再纠结痛苦,会列出框架,主动寻找隐藏假设,发现潜在的可见及可能选项,并按照采铜法则对事件的判断标准(事件的收益值高低并不重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选择努力去做。有了方向,又有了办法,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他人评价:民警、其他戒毒康复人员反映,矫治后侯某在思想及行为上有着明显的改变,做事不再拖拖拉拉,懂得去梳理、思考一些问题,行动上变得积极,甚至有时还充当其他戒毒康复人员的“智多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难题。


  【案例思考】


  (一)抑郁症与拖延症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些类似,评估者容易把两者混淆,抑郁症患者很可能会有拖延表现,但拖延症并不是抑郁症。在本案例中,侯某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但不属于焦虑症和抑郁症范畴,根源在于侯某的拖延,使待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从而导致需要“管理”这些事情的复杂度越来越高,继而选择逃避。相应地,侯某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情绪负担、心理负担以及人际负担等的心理成本愈加沉重,因此,解决侯某的拖延症迫在眉睫,如果不及时解决而任由发展下去,不排除侯某将会犯有焦虑症、抑郁症的可能。


  (二)事件的价值、难度、延迟时间以及对事件厌恶等,都对是否拖延有着直接的影响,采铜法则能有效地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但运用采铜法则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金科玉律,它只是一个思维工具,一个丈量事件价值的判断标准,有助于提升我们作出最优抉择的能力,时刻提醒我们不沉迷于短暂的需求享受和欲望追逐中,避免拖延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从本案例中不难发现,无论采用何种高级的方式(“高端食材”)进行教育矫治(“烹饪方式”),都需要准确把握问题症结的根源,“高端的食材”是质量保证,结合精准有效合理地运用“烹饪方式”付诸于问题的症结根源中,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矫治效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