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坚持叫绝不后退
有一种精神叫永不言败
在广西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
有这么一群人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
舍小家为大家
敢于担当、无私奉献
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用实际行动践行戒毒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
谱写一曲荡气回肠,催人奋进的
战“疫”之歌
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我不能离开!
——周敏
周敏,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六大队教导员。
3月25日晚,即第四批封闭执勤警察进驻封闭管理区当晚,周敏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其92岁的老母亲病情严重,已经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医院开出病危通知书。
周敏内心焦灼不安,一边是至亲至爱,一边是职责使命,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很快,周敏心里有了答案。他打电话回家,请妻子尽快赶回老家陪护,并耐心告知自己不能返回的原因,争取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我还不能离开!”周敏说。封闭执勤期间,他始终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对战友嘘寒问暖、笑眼相迎,一直给大家传递正能量。
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周敏的母亲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身体各方面机能都恢复了正常,周敏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
——苏小华
苏小华,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六大队副大队长,参加第三批封闭执勤。他的妻子是所医院的一名职工,参加第二批封闭执勤。
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苏小华的妻子的眼睛因长时间工作患上了葡萄膜炎,视力模糊,不及时治疗甚至会致盲。不得已,苏小华和妻子只能双双退出封闭隔离区,到所外就医。经过医院的检查治疗,苏小华妻子的眼疾有所好转,视力慢慢恢复了正常。
第四批封闭执勤队伍准备集结,苏小华再次主动请缨,可就在集结的前一天晚上,苏小华的妻子的眼疾复发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苏小华的步伐,妻子的病情拖不得,但是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同样重要。苏小华决定,先陪妻子到医院治疗,叮嘱妻子听从医嘱、专心养病,然后回家里安顿母亲和女儿,交代她们做好防“疫”工作,注意身体。
3月25日晚,苏小华背上行囊,踏着坚定的步伐上了“战场”。
坚决完成所党委交代的任务,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严辉
严辉,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职工。他还是一名退伍军人,时刻保持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今年2月,严辉的家中老母亲因脑中风住院治疗,父亲也因早年做过手术,身体一直不太好。而他的妻子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孩子在外地工作。严辉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然而,严辉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疫情防控期间,严辉主要负责封闭区大门的安全守卫工作,严格检查、消杀进入封闭区的物资和车辆,帮忙搬运出封闭区的垃圾和潲水。无论多脏多忙多累,他始终毫无怨言,坚决完成。
我请求继续留守封闭区!
——秦来有
秦来有,广西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护士,二级警长,连续参与第二批、第三批封闭执勤。从医从警20多年来,她一直认真工作,坚守初心,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奋战在医护战线上,为场所戒毒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防控期间,秦来友经常满负荷工作,但她没有半句怨言,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
3月27日,场所第二批封闭执勤警察退防休整,秦来友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然而,一位即将入驻的同事因家中突发变故不能参加封闭执勤任务。封闭管理区的警力本来就紧张少一人,就意味着每名执勤战士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秦来友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向所领导申请继续留守在封闭管理区执勤。“没事,五十多天都过来了,再加十四天对我没什么太大区别,家里更需要你去照顾!”当同事含泪打电话对她表示感谢时,秦来友安慰同事说。就这样,从隔离备勤到退防休整,秦来友连续日夜奋战了整整74天。
秦来友的丈夫蒙一军也是五所警察,参与第一批封闭执勤任务。2月10日第一次换防,夫妻两站在各自的队伍中,一个往里去,一个往外走,没顾得上说话。4月10日,又一次换防,一个往外撤,一个往里进,短暂的相聚让夫妻俩都红了眼睛,然而,他们步履坚定,初心不改。
来源: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 马智伟
广西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 钟宏宁、谭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