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6月28日至29日,中越司法行政部门首次边境会晤在南宁举行。这场邕江之畔的法治对话,是中越两国深化互信、共谋发展的生动缩影。双方就建立边境边民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拓展深化法律服务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等达成广泛共识,为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法治动能,在涉外法律实务与区域合作领域引发强烈共鸣。
律师合作:搭建法治桥梁,护航跨境经贸
“如今中越涉外法治合作正朝着全面化、专业化、机制化的方向快速迈进!”谈及中越司法行政部门首次边境会晤,广西律师协会会长李安华难掩激动之情。他介绍,中越涉外法治合作,无论是联合调解跨境纠纷,还是共建法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对于律师来说,既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难得机遇,也是中国法治智慧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来,广西律师事务所办理的各类涉越诉讼案件达583件,提供法律咨询1739次,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24年7月,广西律师协会与越南广宁省律师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了广西6家律师事务所与越南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
对于未来的规划,李安华有着清晰的思路。他表示,要打好“三场硬仗”:深入研究越南及东盟法律体系,提升跨境争议解决能力,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法律保障;推动两国律师协会的常态化合作,完善涉外法律服务网络;聚焦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服务案例,让法律服务成为中越经贸合作的“稳定器”。
广西华胜律师事务所主任梁鹏也深受鼓舞,他说:“此次会晤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拓宽了舞台。律所将组织律师深入学习越南法律与国际规则,加强与越南律所的交流合作,并重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涉外律师团队,为跨境合作储备人才。”
仲裁调解:完善多元机制,守护边境和谐
“此次中越司法行政部门边境会晤,为涉外仲裁事业注入了新活力。”广西仲裁协会会长黄都恒表示,“司法部对广西提出的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实体化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将全力推进协作中心实体化建设,制定运行规则,并积极筹备今年9月的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力求提升协作中心的影响力,推动广西涉外仲裁事业迈上新台阶。”
如今,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不仅与越中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还积极与马来西亚亚洲国际仲裁中心等开展交流,“希望通过加强与境外知名仲裁机构的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和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贸往来。”广西仲裁协会副秘书长韦彦婷说。
仲裁领域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涉外调解工作水平。在中越边境贸易的前沿阵地凭祥浦寨,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周梅初10年间和同事一起成功调解400余起边境纠纷。周梅初深有体会地说:“边贸生意不少是涉及水果,水果保鲜期短、易腐变质,一旦发生纠纷,必须快速解决。按照‘以外调外’‘以商调商’原则,我们邀请越南客商和越南律师参与,实现不出国门就地化解!”
广西国际民商事调解中心2022年12月成立。该中心通过与法院协同,高效化解纠纷,涉外调解案件当事人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中心秘书长潘海清表示:“将着力完善国际认可的调解规则,让调解更规范权威。招募更多东盟国家的专业调解员,提升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助力广西成为涉东盟的争议解决优选地。”
人才培养:培育法治人才,夯实合作根基
“此次会晤对法治人才培养也很关注。”广西仲裁协会副会长颜慧表示,目前广西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开设相关课程,从多维度培养人才;另一方面组织实践交流活动,让学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不断充实涉外仲裁人才库。
2024年4月,中国—东盟法学院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并揭牌。“学院成立以来实施了多项培养举措,如开设东盟法治人才班、探索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东盟法务官’实践育人品牌等。”中国—东盟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星向记者介绍,此次会晤期间,学校与越南河内法律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师生交流、联合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陈星认为,中越涉外法治人才应具备“四通”能力,即语言通、文化通、法律通、技能通。学院还将通过设立“海外研究工作站”和“海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
自治区司法厅开创的青苗班、越南语夜校,则培养了一批实战型人才。自治区女子监狱四级警长、青苗班学员罗先丽对参与此次会晤的翻译工作深有感触:“在前期沟通阶段,越南边境四省对同一项条款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必须像绣花一样,把每个表述都校准到位,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后续执行。会晤期间的陪同翻译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语言转换中搭建友谊桥梁,为中越两国司法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为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精准性与实效性,青苗班、越南语夜校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并按照工作安排陆续开展相关培训,其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深受学员欢迎。“通过夜校的学习,我提高了对外接待、法律术语表达、广西特色美食的介绍等方面的能力。课堂情景模拟训练,让我能够从容地向越方传递广西人民的热情和此次会晤对双边的重要意义。”自治区女子监狱八监区教导员刘玥是越南语夜校学员。她表示,此次会晤中,自己在接待越方嘉宾和翻译等工作上得到锻炼,“希望继续参与相关培训学习,发挥自身外语和法律的优势,为持续深化双边司法交流,推进边境普法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