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书写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合格答卷。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考察。一年以来,全区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在巩固发展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新作为,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出司法行政力量。2021年以来,全区共调解民间纠纷23万余件,调解成功21万余件,成功率达94.23%。2021年11月,记录我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司法局林溪司法所、独峒司法所开展人民调解等工作的《司法所的故事——守望和谐》纪录片获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报道。
一、聚焦关键、狠抓重点,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一是建立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排查机制。重点做好全国两会、建党一百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春节、冬奥会、残奥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安全稳定保障工作,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组织村(社区)每周开展一次、司法所每月开展一次、司法局每季度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全覆盖、无盲区。2021年以来,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40161次,发现矛盾纠纷84434件,预防矛盾纠纷64462件。
二是建立重大涉稳问题专项化解机制。积极参与自治区平安建设协调小组组织开展的重大涉稳问题专项化解行动,落实领导干部和工作专班负责重大涉稳问题专项化解,2021年全面完成平安建设协调小组赋予的南宁、柳州、北海、钦州、梧州、玉林、百色等地7宗矛盾纠纷化解任务,重大涉稳问题化解率达100%,在区直部门中名列前茅。2022年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推动化解重大涉稳问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由分管副厅长担任组长的化解重大涉稳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动完成自治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交办的25件自治区级、市级重大涉稳问题专项化解任务。
三是建立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化解机制。针对房地产、金融、医疗领域、劳资关系、营商环境等重点行业突出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比如,来宾市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赔付机制,有效避免矛盾纠纷调解成功后医患双方因赔付问题又产生新纠纷;北海市印发《关于建立房地产交易纠纷联动化解的工作机制》,有力推进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河池市南丹县建立“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讨薪案件进行优先受理审查,获群众赠送写有“捍卫正义,维护公平,优质服务,为民解忧”的锦旗。
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大山塘村党支部书记黄国杰(已故)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二、建章立制、强化衔接,持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一是建立部门联系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全区司法行政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全区司法行政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大力推动了商会人民调解工作迅速发展,全区建立商会人民调解组织250余个,实现县区网络覆盖,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获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的肯定和批示。
二是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强化司法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对接,促使大量诉讼案件通过调解方式结案。比如,贵港市司法局与该市中级法院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有效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诉前、诉中和司法确认等环节的衔接联动,2021年通过诉前调解化解矛盾纠纷5242件;南宁市兴宁区与南宁市中级法院建立了调解告知机制,兴宁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自成立以来成功调解50余件、涉案金额达860万元。
三是建立访调衔接机制。全区司法行政机关强化与信访机关衔接,促进信访矛盾化解。比如,崇左市司法局与该市信访局联合出台《关于深化访调对接建立探索多元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新机制的工作方案》,明确将人民调解作为信访处置的必经环节;贵港市司法局与该市信访局建立“预警排查、情况通报、会商会办、协议确认”等四项制度机制,在信访部门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派驻律师解答法律咨询、参与化解信访矛盾,2021年律师参与调解化解案件11件、收到赠送锦旗3面。
建立健全全区司法行政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
三、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凝聚解决矛盾纠纷强大合力
一是搭建部门联调平台。梧州市落实综治中心吹哨、县域所属部门报到机制,搭建政法委员负责、综治中心牵头,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综合执法队、学校等为协作单位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联合开展婚姻家庭和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梧州市万秀区创立“10+8+2+1”联调模式,即10个司法所对接8个社区、2个派出法庭、1个行业协会,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
二是搭建省际联调平台。柳州市加强省际边界人民调解工作,以环三省坡地区13个村寨为节点,构建湘黔桂环三省坡地区人民调解“民族和谐文化圈”。梧州市司法行政部门强化与广东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调联解工作,以万秀区、龙圩区、苍梧县、岑溪市四个邻边地区为重点区域,打造“粤桂联调”省际平台。
三是搭建涉外联调平台。崇左市结合国门城市边贸活跃、涉外纠纷多的情况特点,创新打造了凭祥浦寨涉外调解委员会等一批跨国调解品牌,目前全市建立健全涉外民间纠纷调解组织92个,累计受理跨国纠纷439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崇左凭祥市浦寨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四、追根溯源、“三治”融合,彻底根除矛盾纠纷滋生土壤
一是以自治“贯穿基层”固基础。北海市充分发挥全国模范调解员吴方权的示范作用,制定《北海市司法局百家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在全市一县三区范围内推广其“一站式解纷工作室”,整合道德模范、乡贤能人、名优律师、调解能手等社会资源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贺州市昭平县成立全区首个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暨“阿宝”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纠纷100余件;八步区设立周显植等3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个人调解室,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二是以法治“定分止争”强保障。全区部署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示范点,每个村(居)法律顾问每年选取一件急难民间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在基层形成良好法治建设氛围,让基层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法律服务带来的公平正义。
三是以德治“春风化雨”淳民风。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来提升群众道德水平,结合山歌、壮剧、桂剧、彩调剧、采茶剧等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开展“法治三月三”等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民法典等法律知识,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道德意识。
司法所工作人员指导柳州三江侗寨表演队创作普法琵琶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