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行政复议工作围绕“公正高效、便民为民”和“实质性化解矛盾”目标,深入开展“复议为民促和谐”专项行动,以全面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放在行政复议工作的首位,实质性化解各类行政争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复议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
在全国率先实行行政复议代办点制度,全区各级行政复议机构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关于规范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的意见》的要求,在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司法所或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设立了1324个行政复议代办点,通过统一名称、统一挂牌、统一牌匾规格、统一台帐、统一工作职责、统一处理流程“六个统一”,明确代办点职责和处理流程,理顺行政复议申请接收转办机制。代办点就近接收群众行政复议申请材料、就地调解行政纠纷、就近送达行政复议法律文书、就地开展巡回听证,做到“来电必接、来访必理、有问必答、有件必收”,全方位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百色市还把司法服务触角向村屯延伸,在田阳区五村镇巴某村设立区内首个村级服务点,打通行政复议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搭建网上复议平台,开通微信服务,开启“巡回审理”和“互联网+”听证模式,减少群众维权成本,提高复议群众参与度。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开通微信服务平台,提供行政复议零距离上门服务,把听证会开到群众身边。
二、把握争议调解关键点,实现定纷止争全流程。我区各级行政复议机构,以“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为工作目标,着重加强调解机制建设,加大复议调解力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作用。一是完善调解机制、构建沟通平台。出台《自治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工作规则》,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对行政争议介入快的优势,及时为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搭建有效沟通的平台,促进行政争议在萌芽阶段得到有效化解。二是坚持逢案必调,倾听群众意见。坚持在立案阶段听取调解意向、审查过程组织调解、决定作出前再次征求调解意见,把调解工作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重点围绕涉及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处罚案件、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行政争议案件、以及房屋征迁安置、基本养老金核定等群众关心和期待解决的行政争议,在立案审查阶段积极督促行政机关与申请人先行沟通,将行政争议化解关口前移;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坚持群众导向,听取双方意见,促使双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达成和解协议,实现案结事了。三是加强纠错职能。在行政复议工作中依法大胆纠错,对复议期间发现行政行为有违法或不当,或有待完善工作举措的,运用电话沟通、业务指导建议涉案行政机关自觉启动纠错程序,依法撤销(含撤销重作)、变更行政行为或者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今年以来,自治区政府本级以申请人主动撤回复议申请而调解结案数量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加65%,二审行政应诉案件量较去年同比下降26.22%,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其中6件涉及基本养老金的争议均通过调解促使行政机关撤销原行政行为得以妥善解决,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瞄准为民服务发力点,树立多元调解新名片
针对当前的行政争议大多集中在征地拆迁、劳动社保等“热点”领域,政治敏感度高,处理难度大的特点,自治司法厅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共同开展行政争议调解试点工作,构建行政争议调解机制,指导各地借助社区街道居委会及人民调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工作机制。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在正式立案前主动征求当事人调解意愿,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复议前(诉前)调解解决争议,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南宁市司法局与南宁铁路运输法院、兴宁区与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均成立了行政争议调解中心,邀请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领域业务骨干等社会第三方参与争议化解,建立调解专家库,通过专家库“统一管理、集中调度”,“群众点单,专家接单”,充分发挥各领域专业优势,会商研讨疑难、复杂、重大的矛盾纠纷个案,发挥联动调解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促成当事人双方和解。如兴宁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一年来成功调解50余件行政争议调解案件,涉案金额8594912元。
四、注力规范建设新亮点,畅通争议化解快车道
根据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后集中办案和案件增长需要,自2020年上半年起,自治区司法厅报请司法部批准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复议规范化试点,确定自治区司法厅和桂林市、北海市及桂林市七星区作为试点单位,大力推进办案组织、办案人员、办案流程、办案场所、办案文书规范化建设。自治区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相继制定或者修订了行政复议受理、审理、决定、执行、监督等案件办理流程,统一印发行政复议要素式文书格式样本,实行办案流程和办案文书标准化、清单化、专业化规范指引。自治区印发行政复议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标准,各地进一步升级优化和健全完善了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行政复议办案场所,改造扩容本级行政复议中心和服务大厅,划分接待室、立案室、听证室、调解室、阅卷室、档案室功能区域,并配置优化了必要的办案设备。对当事人来访来电一次性解答,对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受理,对需要补正申请的一次性书面告知,有效解决群众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为行政复议申请人提供一站式、立体化、全方位的行政复议申请服务,实现行政复议事项“一次办”。百色市还建立民营企业行政复议“快速通道”,在行政复议服务中心设置专门窗口,对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复议案件提速快办、简事快办,成立“速裁团队”,抽调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业务骨干专门从事涉及民营企业案件审理,开辟快审快结通道,提升行政复议质量效率。除重大疑难的行政复议案件外,将法定审理时限由60日缩减至30日办结。全区积极开展“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平台建设,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升级访调对接、远程调解、证据采集固定、法律文书制作等多项功能,切实提高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多元化解工作效率和一站式服务水平。桂林等地还建设了可以庭审直播同步录音录像、多媒体证据展示、听证笔录自动生成、互联网线上听证、远程询问取证、远程调解功能的智能复议庭,强化行政争议就地化解的职能优势。
四、加强行政复议纠错力,做好促进和谐“稳压器”
依法大胆纠错,有效发挥行政复议层级监督作用,对个案中发现的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执法不当问题,及时与执法部门沟通分析原因,督促执法部门整改,自觉启动纠错程序,依法撤销(含撤销重作)、变更行政行为或者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行政复议环节,减少行政诉讼。一年来,全区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办结的立案受理案件中,作出撤销、变更、确认违法和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等直接纠错决定比例达19%,行政复议倒逼依法行政的作用进一步提升。运用行政复议意见和建议推动行政机关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制度。同时加强面上的行政复议工作指导和监督力度,对行政机关执法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通过编印典型案例指导、开展联合调研、报送政府专题报告等形式,提出改进相关工作的思路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行政争议。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